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未來這些因素會對食品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了一份前瞻性報告——《思考食品安全的未來》?!?a href="http://www.mo-pcn.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食品安全導刊》注意到,該報告探討了全球主要驅動因素和趨勢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包括氣候變化、不斷變化的消費者行為和食品消費模式、新的食品來源和食品生產系統、技術進步、微生物科學、循環經濟和食品欺詐。
氣候變化:
不斷升高的氣溫、不斷變化的降水模式、不可預測和嚴重的極端天氣事件等,正在破壞糧食和營養安全。報告通過對各種食品安全危害(如真菌毒素、赤潮、食源性病原體等)對食品影響的嚴重程度和發生情況,闡述了氣候變化對食品安全多方面的影響。
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和食品消費模式:
今天的消費者改變了他們的購買行為,以應對環境可持續性發展、氣候變化、社會經濟影響以及對自身健康和動物福利的關注等因素的影響。消費者飲食的變化也會引發飲食風險的變化,這些風險是由食物中發現的潛在污染物引起的。為進一步了解飲食變化及飲食風險的相關性,充分保護消費者健康,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過程需要跟上消費者消費模式的變化。
為了達到環境可持續性發展和(/或)提高營養功效的目的,越來越多的新食品來源和食品生產系統正在被開發。這里的“新食品”指的是那些歷史上曾經在全球特定地區消費過,最近才在全球零售領域出現的食品。“新食品生產體系”包括食品部門最近發現的技術和材料。在這方面,該主題主要討論了食用昆蟲、海藻、水母、植物性替代品和細胞性食品的生產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城市空間中的農業:
快速城市化、全球城市的擴張和糧食安全問題正引起人們對城市地區糧食種植的關注。雖然城市農業包括在城市周邊和城市內部區域種植糧食,但該報告的重點是后者,即城市內部的農業。這種耕作形式有多種,從后院花園種植、社區農場種植到創新的室內垂直栽培(水培、氣霧栽培、復合栽培)。報告還討論了與城市農業有關的一些食品安全相關問題,包括使用的土壤、水源,空氣污染和各種其他化學危害等,也提到了建立適當的城市食品系統監管框架的重要性。
通過塑料回收探索循環經濟:
人們對環境可持續性發展和自然資源耗竭的日益關注,將循環經濟的概念引入到人們的視野,這一概念也正在農業和食品行業的不同領域進行探索。該報告以回收和再用塑料為例,探討了循環經濟以及各種食品安全問題,特別是與食品接觸性材料有關的話題,如食品包裝。
微生物群系科學:
農業糧食系統和食物鏈中的微生物群系(包括生活在人類腸道內和我們周圍的所有微生物——細菌、病毒和真菌)都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作用的。人類腸道微生物群位于食物鏈的末端,因此它們暴露在膳食中存在的生物和化學污染物中。新興和正在演化中的技術可以對微生物菌群本身及其與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真行研究,并利用這些研究成果,促進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進而改善消費者的健康。
技術革新和科學進步:
食品生產、加工、分銷和零售層面的新興技術通過提高可追溯性、加大對食品污染物的檢測力度、更好地開展疫情調查和減少食品欺詐漏洞,為提高食品供應鏈安全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報告重點介紹了如納米技術、智能包裝、區塊鏈、人工智能、食品3D打印等一些新興技術的發展,以及它們給食品行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食品欺詐:
食品欺詐的問題往往會引起消費者的強烈反應,報告的聚焦于這個問題的廣泛性和日益普遍性。然而,食品欺詐是一個復雜的領域,報告強調了這種復雜性,并試圖將焦點轉向討論如何在食品控制系統中建立“信任”的概念。
針對這份報告,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安全官員Vittorio Fattori說:“在當今不斷演變的全球背景下,遠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他說,為未來的發展做準備,將使我們更好地應對風險,并優化機會。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